“红色文化映苏河 申城发展焕新颜”——记苏州河畔思政实践之旅

发布时间:2025-05-09浏览次数:10

苏州河,宛如一条蜿蜒的玉带,静静流淌在上海这座繁华都市的心脏地带。它见证了上海从旧时的渔村到如今国际化大都市的沧桑巨变,也承载着这座城市丰富的红色记忆。427日,放医所师生一起开展了一场以“红色文化映苏河,申城发展焕新颜”为主题的思政实践之旅,整个寻迹旅程沿着苏州河沿线展开,串联起一个个充满历史意义的红色文化地标,带领我们深入探寻和触碰上海的红色文脉。

1  从四行仓库出发:英雄的赞歌

我们的旅程从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开始。1937年,四行仓库保卫战打响,中国军队第882625241420余名官兵(外界称“八百壮士”)在这里坚守四天四夜,击退日军多次进攻,展现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讲解员带领我们全程参观纪念馆,聆听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在实物展品、历史照片和多媒体展示的影像中,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感受到了抗日英雄们保家卫国的英勇无畏。

参观结束后,一场党史知识抢答活动在纪念馆旁的苏河畔展开,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举手抢答,从“八百壮士”的事迹到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每一个问题都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同学们在互动交流中加深了对这段抗日战争史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爱国报国的情怀。


2  上海总商会旧址:民族工商业的崛起

从四行仓库出发,沿着苏州河漫步,我们的第二站来到了上海总商会旧址。这里曾是上海民族资产阶级的重要活动场所,见证了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兴起与发展。如今虽已改建,但历史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廖魏同学在此地为大家讲解了上海总商会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色。同学们一边驻足参观,一边认真聆听,围绕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历程、历史意义等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这一文化地标的知识抢答更是将学习氛围推向高潮,通过以践促学、边走边学的形式,同学们不仅掌握了近代中华民族发展史的相关知识,更深刻体会到民族工商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  邮政博物馆:通讯变迁的见证

继续沿着苏州河前行,我们的第三站来到了上海邮政博物馆。这座博物馆位于上海邮政总局大楼内,它以详实的史料和实物向我们展示着中国邮政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从早期邮政的艰难起步到新中国成立后邮政事业的蓬勃发展,邮政通讯业密切关系民生,也与社会的发展进步紧密相关。

王泽作为这一地点的负责人为大家介绍了邮政博物馆的亮点展品和历史变迁。同学们对古老的邮票、邮政工具等展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大家踊跃参与知识竞答,围绕邮政通讯业的发展变迁进行探讨交流,对中国邮政史有了较为直观且深入的了解。


4  外白渡桥:城市的记忆

离开上海邮政博物馆,我们的第四站便来到了著名的外白渡桥。作为上海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外白渡桥见证了上海从开埠到现代化大都市的变迁。同学们或极目远眺外滩风光,或驻足于桥上欣赏苏州河两岸的美景,仿佛看到了历史与现代的共鸣与交融。


5  人民英雄纪念塔与外滩历史纪念馆:缅怀与展望

苏河畔红色之旅的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人民英雄纪念塔外滩历史纪念馆。人民英雄纪念塔是上海人民为了纪念革命先烈而建立的,代表着人们对革命英雄的崇敬与缅怀。在纪念塔前,师生们留下了难忘的合影留念,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敬意。

外滩历史纪念馆则展示了外滩百年沧桑变化,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与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交融,呈现出外滩开埠至今180多年来的景观、建筑功能与生活形态的变化。大家围绕外滩的历史变迁和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展开讨论,进一步加深了对上海建设发展史和改革开放史的理解。

这场“红色文化映苏河,申城发展焕新颜”苏州河畔思政实践之旅,不仅是一次实践参访活动,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精神升华。沿着苏州河畔,我们一路走来,从四行仓库的英勇抗战,到上海总商会旧址的民族工商业发展,从上海邮政博物馆的通讯变迁,到外白渡桥的城市记忆,再到人民英雄纪念塔与外滩历史纪念馆的缅怀与感悟,每一站都承载着一段历史,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一种精神。

通过这次思政实践之旅,同学们不仅深入挖掘和体验了苏州河沿线的红色教育资源,更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化了对党的历史和理论的理解。同学们积极参与各个文化地标的讲解、学习和答题活动,展现出青年学子对上海发展历程的浓厚兴趣和对红色精神的赓续传承。让我们在缅怀先烈、铭记历史的同时,也将红色精神融入到自身的学习和生活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