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致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的重要贺信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复旦大学第十六次党代会部署,引导广大教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不断提升服务国家能力,2025年7月27-29日,放射医学研究所(简称“放医所”)党总支组织教学科研骨干教师,赴山西太原开展“深化教育科研改革,推动人才培养互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对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简称“中辐院”)的走访与深度交流,探索深化院所改革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实践路径。
7月28日上午,实践团队抵达中辐院后,首先参观了中辐院展厅,对其发展历程、科研成果等有了初步了解。随后,中辐院于伟跃副院长主持了双方的交流会议。中辐院经营管理部副主任高泽全代表中辐院院长刘立业作了中辐院改革发展成效的专题报告,系统展示了中辐院在战略引领、成果转化、科研跃升等方面深化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放医所所长邵春林介绍了放医所的历史发展、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情况。双方围绕如何面向国家核工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在辐射防护和核技术开发应用领域开展合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并达成了合作共识。座谈交流后,实践团队参观了中辐院核环境科学研究所的风洞试验室等大型试验平台,进一步了解中辐院的科研硬件设施与研究实力。
7月28日下午,实践团队与中辐院保健物理研究所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保健物理研究所主要从事辐射剂量学、辐射监测技术、辐射探测器与核电子学技术、防护与最优化技术和辐射计量与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在“十四五”期间聚焦“测得准、算得精、防得优”核心目标,在辐射防护数字化、个人剂量监测、高端装备国产化等领域取得了诸多突破性成果。双方商定今后在辐射探测新技术研究、辐射防护标准体系建设、人工智能在辐射防护领域中的应用、人才培养、深化校企联动推动辐射探测设备的国产化等方面全方位加强合作。交流结束后,实践团队参观了该所的辐射试验及性能测试实验室和3D剂量仿真实验室,对其研究工作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7月29日上午,实践团队与中辐院放射医学与环境医学研究所进行座谈交流,并参观了该所负责运营的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放射性药物非临床评价)研发中心,该中心是国内首家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放射性药物GLP认证的实验中心。放射医学与环境医学研究所主要从事辐射生物效应、职业危害防治、职业健康监护、核事故医学应急、辐射流行病调查以及环境对健康影响等研究工作,拥有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双方在放射生物学基础研究、放射性药物研发、电离辐射工程防护技术等方面提出多项合作构想,探讨了“放医所基础研究+中辐院加速推进”的合作模式,为共同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打下了基础。
7月29日下午,实践团队与中辐院核与辐射前沿技术研究中心进行了学术交流,并参观了该中心的加速器质谱应用和核探测与成像应用等实验室。该中心主要从事高灵敏放射化学分析、新型辐射探测与成像技术、智能辐射防护技术方面的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已取得了不少前沿性的研究成果。通过双方的交流,技术难题与创新思路不断碰撞,多项技术细节与创新方向成为焦点,尤其对加速器质谱技术的应用、新型放射治疗技术的辐射测量与剂量学,双方都抱有浓厚兴趣,并梳理了当前科研重点与技术瓶颈,更凝聚了跨团队、跨领域协作的共识。针对科研协作,多位专家表达了积极意愿,希望通过加强科研协作共同承接重大项目,以提升研究效率、加快成果产出,为放射诊疗、辐射防护等领域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此次实践活动得到了放医所党总支的高度重视,党总支积极收集教师参加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继续开展类似活动提供思路。通过与中辐院的深入交流,放医所发现双方各自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存在深入合作的坚实基础。例如,放医所在基础科学问题探索、方法学研究方面有着创新性的想法,而隶属于中核集团的中辐院则能有效弥合实验室科研与工程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有助于科研技术的落地应用。
实践团队成员纷纷表示,本次暑期实践活动不仅拓宽了自身的科研视野,更是一次建立合作桥梁的宝贵机会,大家满怀期待,希望未来能够与中辐院开展实质性合作。实践活动结束后,党总支持续关注实践活动所搭建的沟通桥梁,鼓励研究方向相关的教师与中辐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放射医学领域的发展,为国家的科研事业和人才培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