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1日下午,由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复旦大学研究生会、放射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放医所”)承办的2024年博士生工作坊在2号楼二楼报告厅顺利举办。本次工作坊聚焦“放射医学前沿:方法、探索与创新”专题研讨,以精彩的学术碰撞和交流,引领研究生探索放射医学的未来及新的研究方向。
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卓维海、青年研究员冯缤、青年副研究员何颖芳、研究生辅导员徐文杰。本次活动由放医所团总支副书记王泽主持,全体研究生同学参加。
特邀报告
首先,由放医所冯缤老师作题为“环境放射性污染行为与效应研究前沿”的特邀报告。冯缤老师面向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国家需求,聚焦环境放射性污染风险评价预警体系的现实挑战,沿着“环境放射性污染物表征—污染行为解译—暴露风险评价”的研究脉络,梳理了核素环境采样、辐射测量、来源解析、迁移转化、环境归趋、暴露量化、毒理效应、健康影响和风险评价等九个相关方向的研究前沿进展,通过对高质量工作的深入剖析,凝练了环境辐射与健康研究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并分享了对未来尚待深入的研究方向的一些个人思考。
第二场由放医所何颖芳老师作题为“PLUVICTOTM发展回顾及其对未来药物开发的启示”的特邀报告。何颖芳老师指出放射性药物的开发在放射性核素治疗应用中的广阔前景。放射性核素治疗作为一种内照射方式,受到细胞聚集状态、肿瘤大小、靶向蛋白表达量等因素的影响,故选择有合适亲和性、选择性、适宜药代动力学性质的放射性药物是关键。何颖芳老师介绍了将PLUVICTOTM这类药物引入放射性药物领域的创新与难点,在PSMA靶向过程中通过改变药物结构,优化药代动力学性质的全过程,揭示了药物化学的在新药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为肿瘤治疗和放射性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视角。
主题报告
在主题报告环节,2024级博士研究生薛贺天围绕“DNA介导的放射性损伤”报告了DNA损伤类型及修复机制,结合研究课题介绍了胞质DNA sensor以及下游炎症通路,提出临床上需要有效的治疗手段防治放射性损伤的出现,减轻DNA损伤是一种有效的减轻放射性损伤的手段。cell free DNA作为一种诊断指标在癌症、产前诊断中应用广泛,可以激活STING通路介导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此外,薛贺天还介绍了免疫荧光、试剂盒结合酶标仪定量、PCR、电泳、测序等几种DNA检测方法。
2022级硕士研究生薛梦佳同学以“核医学内照射剂量评估系统:理论模型与临床应用的纽带”为题进行了分享。核医学诊疗利用放射性核素进行,由于患者之间存在的特异性差异,个体化内照射辐射剂量的评估在临床实践上难以进行。薛梦佳指出,考虑患者特异性的生理学及解剖学进行内照射剂量评估是必要的,并且揭示了现有核医学内照射剂量评估系统存在的问题,最后介绍了自研的“PNM-Dose核医学内照射剂量评估系统”。
2022级硕士研究生王毅斐介绍了“Image J软件在免疫荧光数据分析中的应用”。该软件是一款基于Java的功能强大的图像处理软件,其灵活性和丰富的功能使它成为医学图像处理领域的重要工具之一。王毅斐介绍了软件的安装、免疫荧光的成像要点、以及该软件在荧光共定位分析、平均荧光强度分析的实际应用与注意事项,为更好利用该软件开展放射医学相关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方法与经验。
优秀报告奖颁奖
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卓维海老师对报告进行了逐一点评,对本次工作坊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为优秀分享者颁发了证书。
至此,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2024年博士生工作坊圆满落幕。放医所师生齐聚一堂,共话学科前沿和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和实验方法等,在师生间营造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加强了本专业师生间、不同研究方向研究生之间的科研交流与思想碰撞,激发了本所师生潜心钻研的热情与科研创新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