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大学关工委放射医学研究所分会获评2023年上海市教育系统基层“五好关工委组织”。
截至2024年11月,放射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放医所”)有退休教职工109人,其中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以下简称“五老”)32人。放医所党政领导重视、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关工委分会设置主任1人,由党总支书记担任;设置副主任2人,其中,在职1人,由教职工党支部书记担任);退休1人,由特邀党建组织员担任。班子紧密联系,分工协作,工作到位,讲求实效。
放医所退休教职工参观上海医学院院史馆
主动发挥骨干队伍作用。党政领导班子全力支持关工委分会的工作开展,在空间条件、经费保障、关心慰问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保障,除了以党建工作经费来支持关工委分会组织活动,2023年,还用单位自筹经费翻新了所区6号楼一楼约60平米的空间作为关工委分会工作室,为广大老同志发挥余热创造有利条件。关工委分会骨干成员以“五老”为主体,凝聚队伍,组织和动员更多相对年轻的老同志和在职党员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发挥了积极地带动作用。
翻新后的放医所关工委分会工作室
建立健全制度贯彻执行。关工委分会不断健全完善“党总支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关工委分会主动作为、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关心下一代工作机制,党总支坚持把全面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紧紧围绕党中央提出的“九个深刻领会”要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实际行动践行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职责使命。各项制度规范健全,执行到位,并不断完善。
关工委分会工作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探讨,年终有总结。党总支将关工委分会的工作纳入党总支年度工作计划、融入本单位“三全育人”总体安排。结合每年的党支部书记培训,关工委分会同步开展工作交流、检查和总结。特邀党建组织员全程参与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培训班的主题讨论,引导青年师生不断端正入党动机,提高政治站位。
关工委分会开展年度工作交流、检查和总结
组织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关工委分会围绕党政中心任务,根据学校关工委部署,积极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每年精心筹划参与学校“读懂中国”活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组织“五老”聚焦铸魂育人工程,发挥“五老”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每年由1-2名教职工带领3-4名研究生,走访1位“五老”,进行深度访谈,激发青年担当;积极参与所史陈列室的建设和修缮,培养由青年师生组成的所史讲解志愿者团队;邀请“五老”参与新进师生思政教育和所史宣传,为全所师生讲党课、讲所史,弘扬传承“两弹一星”精神。
关工委分会每年精心筹划参与学校“读懂中国”活动
“五老”代表颜志渊老师参与放医所2024级研究生迎新典礼暨新生入学教育
特邀党建组织员刘伟琪老师参与第四期“旦星永耀”项目
关工委分会主动参与党建和文化课题研究,所史陈列室建设专项获得了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医文化基金立项支持,以《院(系、所)史教育在复旦上医百年文化建设工作中的实践探索-以放射医学研究所为例》为题,立项并顺利结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23年医学人文和课程思政研究重点课题。
翻新后的放医所所史陈列室
对于退休教职工重点关爱对象们,关工委分会和教职工党支部党员一起,贯彻落实“先锋行动”计划,通过一对一结对帮扶的方式,与关爱对象定期进行联系关心,及时了解需求和困难,帮助他们申请关心关爱慰问金、“特困”补助等。
2022年,放医所退休教职工党支部获评第二批“复旦大学离退休教职工示范党支部”,刘伟琪老师担任复旦大学特邀党建组织员并获评“复旦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优秀个人”;2023年,颜志渊老师获评“复旦大学2023年优秀离退休教职工”;2024年,放医所退管分会获评“复旦大学2024年度优秀离退休教职工(团体)”,94岁高龄的退休教师翁志根老师获评“复旦大学2024年优秀离退休教职工(个人)”,颜志渊老师获得2021-2023年度上海市高校系统退管工作“老有所为”精英奖。
2022年,放医所退休教职工党支部获评第二批“复旦大学离退休教职工示范党支部”
刘伟琪老师获评“复旦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优秀个人”
颜志渊老师获评“复旦大学2023年优秀离退休教职工”
放医所退管分会获评“复旦大学2024年度优秀离退休教职工(团体)”,94岁高龄的退休教师翁志根老师获评“复旦大学2024年优秀离退休教职工(个人)”
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式。根据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探索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关工委分会主动宣传放医所微信公众号,让老同志们及时了解所里的发展,尤其是在党建工作、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的变化;持续关注退休教职工重点关爱对象们,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
2024年10月9日,放医所党总支书记蒋蕾带领退管分会成员登门拜访“逢五逢十”代表陈思白老师和杨培淇老师
新老搭配,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新格局。关工委分会继续开展每年的“读懂中国”活动,师生组队采访老教授、老专家,整理采访撰文,不断丰富放医所的口述史,深度挖掘放医所的红色基因,打造红色文化品牌。
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对师生开展常态化、长效性的所史教育。关工委分会召开新老座谈会,培养青年师生做所史讲解员,在修缮所史陈列室的过程中,让讲解员参与到展板的内容修改中来,充分调动起青年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参与调研、梳理、策划和制作,全流程、沉浸式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构建文化认同。
关工委分会通过所史陈列室建设项目培养青年师生做所史讲解员